正文信息
德國專家稱韓國電池技術領先全球10年
鋰電中國瀏覽量:1288時間:2014-08-30 10:15:17
全球電動汽車鋰電池市場將會被韓國占據?韓國近年來在去電池技術上的進步令使人矚目。韓國政府已經把電池技術作為戰略支柱行業進行支持,并投入了數十億的經費。
韓國汽車電池市占率正在趕超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市場調查企業B3稱,去年世界電動車電池銷售量的51.1%都是日本企業的,韓國占41.3%。早期的電池市場日本占了70%以上,業內人士預期,今年韓國開始趕超日本,估計在小型電池和中大型電池上都會成為第一名。
韓國電池技術領先十年
領先的電池技術推動韓國電動車電池市場占有率不斷攀升。鳳凰汽車援引德國媒體報道,現在世界上最好的以及最便宜的電動車電池技術掌握在韓國公司手里。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材料專家Felix Horch稱,“韓國人在電池方面的技術優勢至少領先十年,暫時沒有人能超越!
在美國咨詢公司Navigant Research的全球十大鋰離子電池供應商排行榜中,韓國LG化學排名第一,三星也榜上有名。Navigant Research認為,無論從技術、市場戰略還是企業執行力上看,LG化學都是當之無愧的電池行業領軍者。
LG化學在2008年意外贏得了雪佛蘭的訂單,隨后開始為多家汽車業巨頭供應電池。目前,LG化學共為20個汽車公司生產電池,其中包括通用汽車、雷諾、福特、現代和起亞等。到2016年,LG的電池成本有望降到150-160歐元每千瓦時,甚至比特斯拉的超級電池工廠投產后的成本都低。
三星也在迎頭趕上,計劃通過與寶馬的技術合作,在未來數年間創造出數萬億韓元的電池銷量。三星SDI社長樸商鎮表示,“兩個公司合作關系的擴大將會對確保電動汽車技術的優勢作出貢獻”。
搶灘中國電動車市場
LG化學和三星都將繼續開拓中國電動車電池市場。LG化學位于南京的電動車電池工廠即將在9月開建,投資額將達到數億美元,工廠預期將從2015年底投產,產量可滿足10多萬輛電動車的需求。
今年6月,LG化學還與中國排名第一的成品車企業上海汽車以及觀致汽車(Qoros)兩家公司簽訂了電動車電池供給合同。這意味著,LG化學將為第一汽車、長安汽車(微博)、上海汽車和觀致汽車等四家汽車企業提供電動車電池。LG化學社長樸鎮洙說:“我們為這四家公司的供貨量將會超過10萬臺,銷售額可以達到數千億韓元!边@在國際電池生產企業的供貨量中是最多的。
除了LG化學以外,三星SDI公司今年初宣布將斥資6億美元在西安建設中國最大規模的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基地,該汽車電池項目將于2015年開始正式投產。此外,SK Innovation也于去年7月與中國北京汽車集團等成立了動力鋰電池合作法人。
扼住德系車企的咽喉
當德國汽車巨頭們尋找日本電池供應商碰壁后,把發展電動車的希望寄托在了韓國企業身上。在加上德國本國企業在電池技術上始終缺少突破性進展,更加速了德國車企的轉向。
奧迪本月與LG化學簽署協議,將購買LG電池用于其新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價值總額達到數億美元。LG化學表示,還將從奧迪的母公司大眾汽車贏得更多電池訂單。LG稱其鋰電池性能超過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電池,電動車一次充電可以行駛200英里(約320公里),成本比特斯拉低。
寶馬更是很早以前就與三星展開了合作。裝載三星SDI電池,去年年末上市的BMW i3現在要等六個月以上才能買到,而計劃今年下半年上市的i8也都被預定了。三星最近還可能與大眾簽署合同,為中型車以及SUV提供電池。
- 相關新聞:
- ·北京儲能電站爆炸引發關注,鋰電池安全需要陶瓷隔膜 2021-06-05 10:18:41
- ·大眾計劃將電池業務分拆上市,并大力開發固態電池 2021-06-02 17:02:12
- ·比亞迪/蔚來兩年內固態電池“裝車”? 2021-05-29 11:08:53
- ·三星SDI全固態電池將于2027年開始量產 2021-05-28 09:55:18
- ·首季度我國鋰電池產業開局良好,但仍需攻克“三道關卡” 2021-05-17 14:17:00
- ·1.3億美元!與福特共同投資初創公司,寶馬計劃2030年將固態電池量產上車 2021-05-12 10:44:01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鋰電中國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鋰電中國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鋰電中國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鋰電中國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鋰電中國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鋰電中國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最新資訊更多>>